Menu
Menu
首頁
興櫃上市櫃進度表
EPS 排行榜
新聞與公告
除權息一覽表
我的投資組合
未上市產業一欄表
熱門股話題
其他連結
電腦版瀏覽
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個股新聞
台灣電池產業 三雄鼎立...
台灣電池業界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繼台泥的三元能源在高雄小港啟用鎳三元電池新廠,鴻海也在高雄和發園區設立鋰鐵電池廠,緊接著台塑集團由台塑生醫領軍,砸下50億建置產能2.1GWh的全新電池工廠。
台塑集團旗下新智能科技投資逾50億元,在彰化進行2.1GWh電池芯及電池模組新廠投資,進一步完備集團在材料、電池芯、電池模組、儲能設備等四大電池領域部署,為後續發展儲能、創能、節能等補上最重要的拼圖。
在電池業全球賽局中,台灣受限於內需市場小,量產起步較晚,相較中國鋰鐵電池廠既成的領先優勢,包括技術成熟,以及規模動輒100GW起跳,台廠明顯不及,也難以形成經濟規模的成本優勢。業界分析指出,若選對產品,台廠仍有逆轉勝的機會,磷酸鋰錳鐵電池(LMFP)就被視為是台灣業者翻轉的希望之所寄。
鋰電池市場長期由鋰三元與鋰鐵均分天下,隨著歐美大廠對鋰錳鐵電池的關注,市場板塊開始產生位移。從技術角度來看,鋰三元、鋰鐵及鋰錳鐵在能量密度、成本、使用壽命及安全性各有利弊,但近年鋰三元在電動車領域被鋰鐵超車是不爭的事實,鋰錳鐵被稱為鋰鐵的最大剋星,將如同鋰鐵近年快速侵蝕鋰三元的電動車市場,成為未來市場主流,且最遲5年內就會發生。
鋰錳鐵是以鋰鐵為基礎所發展的新產品,但能量密度硬是比鋰鐵高出二成,並可與鋰三元混搭,滿足要求續航力的應用。鋰鐵具有價格優勢,鋰錳鐵因供應者少而有物以稀為貴的情形,若是殺價搶市占,也具有成本優勢。
電動車及儲能的需求,勢必引導更多大型新進電池業者投入,至於要生產何種電芯,取決於正極材料的選擇。正極材料的電池成本占比接近五成,高於負極材料、隔離膜及電解液,也是影響電芯性能表現的關鍵。中高階應用是鋰錳鐵電池的初期市場,歐美多家大廠已導入國防領域及各種未來產品。此外,由Stellantis、Benz、total合資成立的ACC,正評估用於電動車電池,而Saft已成功發展儲能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鋰鐵大廠這2年相繼跨入鋰錳鐵,不難看出後市潛力。台灣發展鋰錳鐵正極材料已10年,比中國早,且取得5年的領先。許多媒體評論兩岸電池產業的發展,直指這是台灣唯一領先中國、值得驕傲的地方。因此,對台廠而言,應該要有更長遠的思考與戰略布局,避免走入已是中國列強盤據的鋰鐵紅海市場。
2022-07-10
By: 摘錄經濟A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