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首頁
興櫃上市櫃進度表
EPS 排行榜
新聞與公告
除權息一覽表
我的投資組合
未上市產業一欄表
熱門股話題
其他連結
電腦版瀏覽
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個股新聞
台灣居護 推洋蔥式長照服務...
走進新北市萬板大橋旁一處社區住宅,裡面不到十位長者正在治療師的帶領下進行肢體運動,社區住宅的門口有一個面積不大的藍色招牌「台灣居護」,路過的居民若未深入了解,不會知道這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居家照顧公司。
2023年9月10日,櫃買中心宣布創櫃板新增一家添生力軍-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產業類別為社會企業。台灣居護提供創新居家護理與生活照顧,以個案為中心、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透過洋蔥式層層支援模式,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台整合,能有效率、輕鬆面對照顧需求,打造專業居家與社區照護。
成立於2018年的台灣居護公司,成立的過程與台灣長照產業風氣逐步開放以及相關法規鬆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台灣居護公司董事長汪秋蓉在投入居家照顧工作之前,原本是醫院的護理師,她先在2010年9月自己創業,成立聯順居家護理所。
2022年,行政院繼實施十年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簡稱長照1.0)之後,有感於台灣人口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更加嚴重,為因應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之長照需求,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於是自2017年開始實施《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
提供層層支援 串聯醫療資源
汪秋蓉表示,政府推動「長照2.0」的最大特色,是開放居家、及社區照顧服務業能以公司經營型態來投入長照產業,不像她過去所經營的聯順居家護理所,只能以自然人身分投入經營。隨著「長照2.0」的上路,她也因緣際會的與曾經在跨國大藥廠工作,現任台灣居護執行長張宏庠,以及另一位出身醫界的朋友高燕彬共同討論,是否應該在聯順居家護理所之外,新創一家居家照顧企業,這就是台灣居護公司創立的背景。
就在台灣居護草創之初,正好國內長期照顧行業掀起荷蘭博祖克(Buurtzorg)模式的風潮,台灣的長照服務模式,過去最常援引日本的照顧模式,但是隨著政府積極推廣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博祖克模式當時被視為歐洲非常先進的社區服務模式。
正好荷蘭博祖克公司創辦人Jos de Blok也有意在全世界推廣其服務理念,當Jos de Blok來台灣,與台灣多位長照業者接觸後,最後與台灣居護公司的創業團隊達成默契,博祖克公司願意現金投資台灣居護公司,成為台灣居護的四大股東之一。
汪秋蓉表示,在創立聯順居家護理所之後,聯順服務過的個案每年最多可達600人以上,但是聯順的員工從過去至今僅有七人。直到台灣居護公司成立後,短短近七年時間,台灣居護公司每年可服務近6,000個案家庭,在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及台南市等七縣市共有12家居家照顧單位,另有七家包含籌建中的日間照顧中心,員工更是從個位數發展至今有近600人。
張宏庠表示,「長照2.0」上路之後,允許居家照顧成為法人單位,除了提供專業醫事支援的服務之外,也允許法人單位可以經營居家照顧以及個案管理的項目。公司在經營上強調「洋蔥模式,以個案為中心」,致力建構居家與日照的鄰里照顧網絡,實現讓長者自立生活,在熟悉的家或社區安養天年的願景。
台灣居護公司表示,根據統計,2024年全台灣照顧服務員人數比2023年僅增加1.6%,但是台灣居護公司照顧服務員人數年成長率近25%,是整體平均的15倍。這些照顧服務員中,有的具備護理背景,更有社工、職能治療等年輕專業人士的參與。
規劃登錄興櫃 有助產業留才
張宏庠分享,台灣居護有兩大經營模式非常具有特色,首先是團隊協作模式,一隊平均約12人及一位督導,負責照料數個鄰里區域內的長者。「公司內最小的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在服務上團隊成員間相互溝通協作,照顧之外的組織行政運作上是分工的,組織發展上,當一團隊成員增加到一定人數後,可重新進行區域劃分與人員分隊,舊團隊扶植建立新團隊,因此團隊間也會相互合作。
台灣居護也投入大量資源,建立in-house資訊團隊,自建數據中心,並能做到簡化流程提升多機構、跨縣市區域的管理效能。
台灣居護公司泛集團家庭中,目前除了聯順居家護理所之外,也有景安大澤藥局,可為社區或居家長者提供更優質的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健康管理、用藥諮詢、處方籤、營養、輔具等服務,滿足長者在地化、多樣化的需求,實現跨產業資源共享。
台灣居護公司在2023年11月16日成為櫃買中心創櫃板社會企業類別的公司,公司並訂下兩年後公開發行進入興櫃的目標。他表示,長照產業長期以來面臨人力不足的營運挑戰,若能實現進入資本化的目標,對台灣居護留才將是很大的激勵。
2025-06-22
By: 摘錄經濟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