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次 |
標題新聞 |
資訊來源 |
日期 |
1 |
寶舖建設超越現行指標 放眼國際健康住宅標準 |
摘錄工商A7版 |
2025-02-06 |
就在國內購屋者選屋著重挑選奢華題材之際,寶舖建設公司放眼未來120年新世代長壽住宅建築,決定超越現行指標,顛覆市場上的豪宅概念,領先以房屋優生學耐震0.41G加全新「WELL for residential」國際健康住宅認證標準,提出「健康好房子」理念,落實於新建案「寶舖全健築-知行」。繼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先進國家陸續響應,寶舖在台率先加入該計畫此舉引起市場矚目與議論。
寶舖建設表示,寶舖0.41G耐震能力加上「WELL健康建築」、全新「WELL for residential」國際健康住宅認證標準,成就國際五大認證與一大保證,高度獲得醫師、電子新貴、大學教授及自營商的青睞。根據公司客戶資料統計,公設大廳榮獲WELL鉑金級健康建築認證的「寶舖212」,住戶職業分別是醫師佔15%、科技新貴13%、自營商18%;將在2025年竣工的「寶舖CARE」,更是台灣第一件「WELL for residential」健康住宅—客戶職業數據更是驚人,醫師高佔32%、科技業16%、自營商20%。目前正預售中的新建案「寶舖全健築-知行」,也將跟進實施新世代健康住宅標準。
我國推動EEWH綠建築標章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由政府率先帶頭推動示範,引領民間業界跟進,並透過取得一定等級以上綠建築標章給予容積獎勵的誘因,加速都市計畫範圍內危險老舊建築物之重建,截至 2024年10月份,已有13,421 件個案取得標章或候選證書,台灣已經成為全球綠建築密度最高的國家。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10月份,歷年獲得「鑽石級綠建築」認證建築僅占整體申請案3.93%,多數都是公有建築及新建建築物。其中,台北101大樓、陶朱隱園、寶舖「青田青」等就是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健康建築」這個概念首度在2000年於芬蘭舉行的「健康建築」國際會議中被提出定義為:一種體驗建築室內環境的方式,不僅包含物理量測值,例如溫度、濕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光等,還須包含主觀性心理因素,如:佈局、環境色、照明、空間、使用材料等。而WELL以人為本,特別關注人在建築空間的身心健康,在2014年由醫學界和建築業跨界融合研究,單獨發展出一套衡量人與室內環境關係的系統,並訂定出健康建築的標準。「WELL健康建築標準」已被視為未來20年的建築趨勢。
根據國際WELL健康建築研究院(IWBI)公布,全球當前共有近43,642筆建物提交申請,台灣僅台北101、和泰興業總部、寶舖關係企業孕學林產後護理之家及「寶舖212」公區大廳等12件,榮獲最高鉑金級健康建築認證。
寶舖建設指出,為接軌國際健康建築最高標準,全面推進WELL健康建築建案,企業文化與公司治理中,除了行政、財務及新進人員外。繼「寶舖212」所屬公共空間取得WELL最高鉑金級認證之後,即將在2025年中完工交屋的寶舖「CARE」,亦將進一步引進「WELL for residential」健康住宅計畫,成為全台第一棟WELL住宅版認證的健康建築。目前正預售中的復興南路新建案「寶舖全健築-知行」,也將跟進實施,國際五大認證與一大保證讓已購客充分安心信賴,寶舖儼然成為台灣新世代健康安全住宅標竿。
|
2 |
超高耐震「寶舖全健築-知行」 注入全新活力 |
摘錄工商A7版 |
2024-12-27 |
寶舖建設至今深耕台北市大安區20年,以ESG、五大核心、六大數據、獨家專利建立「八大安全系統」為建造作業基準,由外而內致力打造「全透明原生健康建築」,榮獲國際五大認證、一大保證,包括SGS建築100%全品項驗證、國際WELL健康建築白金級認證、BSI英國標準協會 Kitemark™️ 高品質產品認證、WELL for Residential 健康住宅計畫Swiss Re IDI 建築物結構安全保障保險、GRESB 永續高資產價值認證,讓人與建築傳承120年。
即將開建的復興南路二段「寶舖全健築-知行」新建案基地位於知名的「清粥小菜一條街」舊址,曾經孕育出「小李子清粥小菜」等數家叱吒餐飲市場多年的名店。經由寶舖建設於2023年初完成建地整合後,規劃推出第6座耐震能力0.41G高抗震的「寶舖全健築-知行」,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於原址注入全新活力,加以17F高媲美國際頂級俱樂部的空中花園與公設,將為此區注入獨特非凡的感受。
寶舖建設指出,現正熱烈預售中的「寶舖全健築-知行」新建案,原本就是一塊旺地,地處台北市大安區最精華地段,在科技、大安兩捷運站中間,享「文湖、淡水雙捷運」優勢,6分鐘到台大校園、8分鐘擁抱大安森林公園。由於基地地理位置優越,生活機能完善,寶舖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心力進行規劃,促成這棟新大樓成為一座高抗震的健康好宅。
|
3 |
名詞小辭典:耐震能力 |
摘錄工商A7版 |
2024-12-27 |
「耐震能力」也稱為防震係數,意指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是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發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G:重力加速度),因為地表加速度值與建築是否倒塌息息相關,加速數值越大,建物越可能受損而倒塌,因此,建案耐震設計強度如果可以達到耐強震的程度,自然就更有機會抵抗大地震的侵襲。
耐震能力的指標為gal數,也是目前震度分級的依據,gal數就好像汽車的cc數一樣,cc數越高代表汽車的性能越高馬力越強,換句話說,gal數越大,代表大樓的耐震能力越高。雙北地區的建築法規規定,921之後新建大樓的結構設計強度不能低於240gal(0.24G,1000gal=1G),而台灣抗震力標準最高的核電廠,其結構設計強度是400gal(0.4G),如果房子能有媲美或超越核電廠的耐震力,居住安全就能更有保障。
以目前「耐震能力」對應到「地震震度」(如下)
|
4 |
寶舖建設用心打造超高耐震住宅 |
摘錄工商A7版 |
2024-12-27 |
台灣地震次數頻繁,根據地震測報中心數據,每年多達40,000次,其中有感地震約1,000次。然而震災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台灣歷史記載最大的地震,是西元1694年(清康熙33年)4月,距今330年前,發生在台北地區的山腳斷層,造成台北瞬間下陷,並形成『康熙台北大湖』。
為了掃除居住者對地震的恐慌,以及房屋耐震的疑慮,寶舖乃堅定推0.41G超高耐震住宅,媲美全台最堅固建物-核電廠。而8年時間精心雕琢出來的5棟稀有品種住宅大樓,皆在短時間內完售一空,顯見此類高成本又費工耗時的產品,儘管業界主流不推,但市場的需求正在爆發。
從台北市大安區崛起的寶舖建設公司,堅持異於建設主流市場,選擇走在孤寂的「全透明」道路上,以房屋優生學的角度,專注打造0.41G超高耐震住宅大樓。寶舖高舉的「0.41G」高標準耐震能力,獲得識貨消費者力挺,連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洪啟德都感嘆產品稀有,這輩子還未審驗過標準0.41G的建築!
問:在雙北地區,政府規範的住宅建築耐震能力是0.24G,除了一戶要價新台幣18億元,號稱耐震可比核電廠的「陶朱隱園」外,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台北101」大樓為0.33G,台北少數知名豪宅也僅標榜0.33G,為何寶舖要標新立異高舉0.41G的標準?
寶舖建設答:震災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台灣最大的地震,可追溯自西元1694年(清康熙33年)4月,距今330年前,發生在台北地區的山腳斷層,造成台北瞬間下陷,並形成「康熙台北大湖」。再者,1999年中部地區921七級強震,造成2,415人罹難、10萬5千餘棟房屋全倒或半倒。而國家地震中心警告,台北300年大地震周期早就到了。面對大地震周期來臨,我一直在思考「住宅」如何耐震避險的問題。而核電廠最高規的耐震設計,以及富邦蔡家豪宅耐震0.41G的傳聞,直接給了最佳的啟示。我自此決定,寶舖選擇以安全為特色,堅定以0.41G耐震能力為標準規格。
一般建築的標準,就是期許「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換句話說,達到0.41G耐震的高標準住宅,不代表遭到強震侵襲時,可以保證不會損壞。一旦遭受8、9級強震,長時間搖動,還是扛不住。但實際上以雙北地區0.24G的標準,卻是完全根本來不急逃生,0.41G在結構耐震的保護下,延遲了建築物的坍塌,大幅增加逃生機會,猶如生死一線間為自己與家人做的選擇,孫子兵法所謂「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就是這個道理。
問:建築結構同樣是SC(鋼構),寶舖「全健築 知行」如何達到0.41G耐震能力?請問建材、工法有何差異?
寶舖建設答:總體來說,影響房子耐震能力大致有下列6大原因:1.結構耐震設計(0.24G~0.41G的選擇);2.管線規劃設計(柱內埋管、樓版內埋管);3.施工規劃不當(柱梁、梁梁交接處管線穿梁);4.施工品質不良(鋼筋未確實綁紮、鋼構未確實焊接);5.混凝土強度不足(任意加水、雨天灌漿);6.施工管理不良(煙蒂、檳榔渣、寶特瓶...混入結構內)。
以即將完工的「寶舖CARE」為例來說,首要是水泥磅數,現在建築法規一般標準3,500磅∕平方英吋,原則上水泥磅數與樓高成正比,高層大樓會用更高磅數的水泥。樓高14層大致就會在底層(5樓以下含地下室)加強磅數,讓基礎更加穩固,寶舖則是6樓以上用料5,000磅,底層提高到6,000磅;其次是鋼筋,一般0.24G用料約400公斤∕坪,寶舖約1,000公斤。由於每單位鋼筋密度不同,0.24G的鋼筋間距是15公分,0.41G的鋼筋間距為10公分以內。這樣的密度增加了鋼筋綁紮的難度,竟有工人綁到二樓就辭職不幹了。從綁鋼筋到完成灌漿,一般一個樓層工作天數大約14天,寶舖的工序加上國際第三方百年檢驗單位SGS檢測時間,則需耗費20天,每一樓層多6天,按14樓建築來算,就得增加84天的工期。
除了建材的差異外,最重要的是嚴謹的建築結構設計規範,先天不犯傷筋動骨的錯誤。尤其在建築結構上,寶舖建築工法最特別的是,管線和結構體100%分離,做到完全明管設計,雖說按法規在柱子裡不超過4%的體積之內可以埋管,並且在結構力學的設計上,僅限梁柱交接處梁深兩倍範圍內的梁不能有管線穿過。但寶鋪為了做到0.41G的抗震級數,不僅梁柱等重要的結構體裡完全沒有管線,連樓地板和承重牆及剪力牆裡面也沒有。另外,也確保了管線即使發生漏水,不會侵蝕混凝土和鋼筋 ,進而產生無法逆轉修復的壁癌。明管設計的另一個好處,也保證了結構體和牆壁的耐用壽命年限,突破一般40年的限制。
問:這樣施工完成後,經過什麼認證,確認達到0.41G的標準呢?
寶舖建設答:一般的建案僅採兩級工程品質管理,亦即由小包工頭,以及營造廠派員自主監工,頂多建設公司工務部門偶而再看幾眼。建築完工落成後,鋼骨、鋼筋等結構,被混凝土包覆,可能參雜菸蒂、飲料瓶罐等廢棄物,混凝土又被外觀覆蓋,只能看見房屋的表面,無法回溯內部結構的建造狀況,未來一旦建築物品質出包,卻由建設公司法人擔當法律責任,簡直是禍從天降。
「寶舖全健築-知行」2-3房雙主臥(25-39坪)
賞屋專線:02-27615888
|
5 |
0.41G稀有耐震宅 「寶舖全健築-知行」橫空出世 |
摘錄工商A7版 |
2024-12-27 |
今年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7.2級大地震,全台許多震損建築被貼上紅單或黃單,再度引發住宅抗震虞慮。寶舖建設公司為免除居住者因房屋強震而內心恐懼,以及遭受生命財產損失,自10年前決定堅持大幅領先政府0.24G基本耐震能力,比肩核電廠耐震等級打造住宅作品,今年下旬最新推出位於台北市復興南路「寶舖全健築-知行」一案,持續以0.41G的頂級耐震能力即將成為國內再一棟稀有的抗7級地震住宅。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及板塊交界處,地質活動好發且頻繁,耐震建築在地震頻繁的地帶相當重要,對想要擁有安穩居所的臺灣人尤其如此。台灣自從經歷了各種大地震洗禮,民眾對建築物抗震能力日益重視。尤其在花蓮4月3日大強震之後,房屋抗震再度成為民眾關切議題,對耐震住宅的購買需求大幅提升,近來大台北地區有近兩成建案紛紛以「耐震宅」特色作為建案訴求。
臺灣的建築多半以「耐震能力」來評估其耐震程度,而耐震能力的標準,則依鄰近斷層與否、地質條件、震區分布等條件而有所不同。以雙北為例,符合政府規範的耐震能力須達0.24G,換算成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震度分級表,大約等於「5級弱」的等級。建築專家指出,影響建築物是否耐震的因素相當多,包括以建築工法提升建築的耐震能力、設計時需要權衡結構體與室內居住空間的配比,以及在有限的梁柱空間內,儘可能安置足夠的結構材料,以同時兼顧安全性和居住體驗等。
寶舖建設為掃除居住者對房屋耐震的疑慮,特別是在面臨震災來襲時,不僅可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還能擁有一份處震不驚的安全感,自2013年起就主張耐震能力要提升到0.41G,是目前台北市政府建築技術規定的0.24G的1.71倍,與核電廠同級,大幅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等同可承受7級地震。
同時,寶舖建設堅定不移地實踐耐震能力0.41G的主張,從2017年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周邊的「水樹之間」,完成第一棟超高耐震住宅大樓作品之後,又陸續完工青田街「青田青」、新生南路「孕學林」、羅斯福路「寶舖212」及「寶舖CARE」等,共計五座高抗震級數的新大樓建築。由於這類高耐震住宅在房地產市場屬於極少數品種,推出後頗受好評,也在極短時間被搶購一空。
|